大乘单译经·第0433部
三昧弘道广显定意经四卷
西晋三藏法师竺法护译
· 经名 · 卷数 · 跋序
· 品名 · 品数 · 译作者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国鹫山之顶。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诸菩萨八千人俱。于时世尊。广为无数百千诸众。而所围绕敷演说法。

  尔时有龙王名阿耨达(晋言无热)。宿造德本遵修菩萨。坚住大乘行六度无极。以具满相勤救众生化道无极。曾事九十六亿诸佛。积累功德不可称数。执权方便普现五道拔诸愚冥。使修菩萨无欲之行。怀慈四等济度一切。伤愍罪类故现为龙。化龙亿数使免殃行自处于池。率诸眷属八千万众。又将婇女十四万人。周匝导从调作倡伎。其音和雅乘龙感动。协怀威德神变自由。赍众杂花奉最妙香。擎持幡盖而诣世尊。至辄稽首敬问如来。寻以所持香华杂宝缯彩幡盖。重调音乐欣心敬意。与众眷属及诸婇女俱进诣佛。则前长跪肃然叉手。而白佛言。欲问如来无著平等最正觉。菩萨所应行道当云何。唯蒙听许乃能敢问尔时世尊告龙王曰。恣汝所问勿疑勿难所欲。如来至真等正觉当随敷散解释汝心。

  时阿耨达。得为神尊所听质疑。心益欣悦。而白佛言。天师最尊人中圣导。猛如师子感变无量。吾问如来普及众生。亦为菩萨大士之故。为世师者拔过俗法。志行清净明尽因缘。济度群生作无请友。心普安救诱育立之。执持无畏十种力。进伏众魔降诸外道心无秽行。被坚金刚大德之铠志不有惓。积德因缘不可计量。施戒忍进定智已备。心等一切蠲除杂相弃捐二见。以越智度解因缘法。已入深奥难极之要。去离声闻缘一觉念。不舍大乘一切智心。意行坚强常得自在。身净无垢晖曜明彻。志若虚空。无数诸劫意不惓者逮获总持。降除贪秽自大贡高。等如逝者空无相愿。以过如住梦幻影响野马水月。于斯诸法等解不动。重三宝教奉而敬之。转其法轮而无所碍。欣悦信乐皆自得之。如优昙花亿世希出。志静安独普有具相。宿树恭恪明贤大士。尊修上义法住若此。为彼正士故问如来。

  唯愿如来至真等正觉。解说菩萨大士所行。得游法门入金刚德果达深妙。使其修应获总持场。以四谛行顺化声闻使解要真。导众缘觉静起因缘。奖以一心使等正觉。欲达诸法当入大乘。晓入大乘能伏魔场。散弃疑结过度罪恼。普知众生意志所行。积最辩达布演诸法。随一切愿化示所欲。善哉世尊。如来无著平等正觉。广为贤明大士之故普弘演说。使诸菩萨得致智力。降己自大得法上力。晓解央行不有所造使得施力。所有无惜惠不望报使得戒力。等除众罪而过诸愿使得忍力。于诸苦法受生之处。身命无惜得精进力。积众德本志常无惓使得定力。善寂居静解定要行使得慧力。而过邪见疑冥昧昧。晓权方便济度众生。明了劝助具达五通。天眼无限彻听知心神足明宿。以此游乐果大辩才。辩才句义无尽不断。便得总持志无恍忽。令逮海印三昧正定。进随普智果同一味。得佛志定习乐通行。永常奉尊而无障蔽。逮法志定勉进定意。长久闻法都无限碍崇众志定。普令一切奉不退众。得施志定俗货法施。不有遗惜具足于戒。行念静定使速得佛。心而无忘升天志定。常念兜述一生补处。志乐菩萨清高之行。尔时龙王。质疑毕讫悦心怡怿。重以赞颂启问世尊。

  大仁愿说现世义  菩萨德行所当入
  内性志操所应修  兴发何道行云何
  顺导以慈行入悲  意以度众护济念
  弘化定智使清净  愿垂哀伤而普说
  诱众止意及意断  根力神足行如是
  演道七觉散示众  愿说彼德所应奉
  施调捡戒德具足  忍力普行及精进
  慧志因缘转无量  云何度彼蒙说之
  辩才通达勉愚冥  志行详审常清净
  诸起生者即觉知  唯愿为诸菩萨说
  欣悦之德有欢豫  圣种七财是行最
  乐游闲居及修静  唯蒙慈尊广度说
  辩才行具云何得  深致总持永安住
  弘法要说常无断  闻辄奉行终不忘
  寂灭清净而行观  觉意深邃智广博
  其慧难究德无边  解行云何应菩萨
  制持魔力与怒意  毁坏外道众邪类
  勇德难动若大山  月明至游弘说之
  晓空无想性所在  解了野马及幻法
  梦想体像计皆无  唯愿世尊指示说

  于是世尊告龙王曰。善哉善哉快甚无比。乃自发心启疑如来。今汝所问承宿功德。已显大悲为众志友。不劳生死弗断三宝。王之质疑用是故也。闻以谛听受而思惟。吾当广说菩萨大士。应所修行彼此无限。果最要法时龙王言。大善世尊。愿乐思听闻辄受行。宣布十方劝进无惓。

  于是世尊答龙王曰。有一法行。菩萨应者相好备具得诸佛法。何谓为一。造起道意不舍众生。是谓一行致诸佛法。又有三十二事得普智心。当勤乐行专意守习。何谓三十二。御修内性。执上最志。升行大慈。坚固大悲。志慕无厌。发于精进。仂具猛励。而德强力。又踰踊势。安静无烦。为众忍任。习近善友。专行法事。执御权化。施备忍行。乐于捡戒。谄想已无。灭断伪佞。言行相应。志存反复。常有愧色。内自惭耻。已调怡悦。根行至信。意而制御。得持功德。志远小道。乐弘大乘行。观一切三宝之事使其不断。是谓龙王三十二法。菩萨应此逮普智心。

  又复龙王。有十六事。进增普智显力弘軏。何谓十六进普智耶。施行众济。具戒无缺。忍应调忍。果上精进。致定诸行。已具智慧。信行悉足。供事如来。游静乐闲。备六坚法。有最十善。饰身口意。德具操行。知足乐静。身三劝彼。修胜定观诸德得备。是谓十六行法之事。应相祥福演大智心。显持佛世流化自由。

  又复龙王。其普智心。以二十二事而除邪径。以其大乘志修普智。何谓二十二事。行过声闻缘一觉意已。下贡高无我自大。消去谄事。抑俗杂言。远弃非戒。拔恚怒根。免却魔事。除去蔽碍。不章师训耗灭罪除。省己切恻。不论彼非。习离恶友。远逆良善。去非六度。又逝贪惜。戒无不消。已弃诤讼。而离懈怠。于迷自正。舍诸无知。断去无便。却去恶行。是谓菩萨普智释除二十二邪轨。速应权慧永无懈退。

  又复龙王。二十二踊事。进顺随行得普智心而不可当。诸魔波旬及魔官属。并与外道降而却之。何谓二十二踊。过戒事踊过于定。亦踊过智而过慧行。踊过权化。亦过大慈。踊过大悲。以要言之。过空相愿我人寿命。过离众见及发因缘。过心自净承觉神圣。过于识念应不应见。过大金刚坚固之行。是谓龙王菩萨所行二十二踊法致普智心。一切众魔及诸魔身。并邪外道不得自在。无敢当者悉降却之。又复龙王。其普智心。依二行处致普智心。何谓为二。如其所言修应行处。诸功德本观道行处。是谓二事普智行处。复有二事。其普智心而不可毁。何谓二事。在于众生无增异心。于诸殃行济以大悲。是谓二事普智无毁。又复龙王。其普智心有二重法而无过者。生死之党及众声闻。并诸缘觉无能胜踰。何谓为二。执权方便深行智慧。是为二事普智重法。

  又有二事休普智心。何谓为二。处毁无疑滞结之心。在在不安乐俗诸乐。是谓二事休普智心。

  复有二事护普智心。何谓为二。不志声闻缘觉行地。观睹大乘至美之德。是谓二事护普智心。

  复有二事妨普智心。何谓为二。志常多佞内性怀谄。是即二事妨普智心。

  复有二事不妨普智。何谓为二。专修直信行于无谄。是谓二事不妨普智。又有四事盖普智心。何谓为四。数乱正法。于诸菩萨贤明达士亦不奉敬。常无恭恪。不觉魔事。是为四事盖普智心。

  复有四事。于普智心而无其盖。何谓为四。护持正法。谦恭受听。尊重菩萨视若世尊。常觉魔事。是为四事普智无盖。

  又有五事致普智心。何谓为五。所行无望于生死漏用戒德故。不舍一切以大悲故。憎爱无二身命施故。财利周惠供事法故。是为五事得致普智。

  复有五事进普智心。何谓为五。习善知识。不患生死。志远无益。去非时心。求诸佛智。是为五事进普智心。

  复有五事在普智心。过诸声闻缘觉一觉念。何谓为五。过声闻脱。过缘觉脱。过众智心。过诸吾我。又过习结。是为五事过诸行法。

  复有五事于普智心而有其悦。何谓为五。悦过恶道。悦审普智。悦具觉慧。悦戒无厌。悦解众行。是为五事普智之悦。

  复有五事发普智心。得五力助不溺生死。何谓为五。无其怒恨用忍力故。能满诸愿用德力故。降己自大以智力故。勤势广闻用慧力故。过众恐怯无畏力故。是为五事致诸助力。

  复有五事在普智心得五清净。何谓为五。体众秽行净。诸堕者因缘诸根无惑净之。随顺诸时以观净之。行治于等权道净之。一切诸法化转净之。是为五事普智清净。

  复有五事得普智明。何谓为五。明解无欲。明己彼心。明于五句。明达慧行。明眼无碍。是为五事致普智明。

  复有五事广普智心。何谓为五。以其五种五根五茎五枝五叶五花五果。何谓为五种日修志修。而净内性。等观人物。求习脱行。弘于权变。是为五种。何谓五根。以大慈悲。德本无厌。劝进众生。使免小乘。不志余道。是为五根。何谓五茎。晓权方便。慧度无极。示导人民。护持正法。等观喜怒。是为五茎。何谓五枝。施度无极。戒度无极。忍度无极。进度无极。定度无极。是为五枝。何谓五叶。乐进闻戒。求处空静。常志出家。心安佛种。所游无碍。是为五叶。何谓五花。得文相具积满德故。众好绣备种种施故。七觉财具心无杂故。致有显辩不蔽法故。深达总持闻无忘故。是为五花。何谓五果。升致戒果。已得度果。达缘觉果。又得菩萨不退转果。获佛法果。是曰五果。斯谓龙王菩萨七五三十五事广普智树道宝行也。修应之者得佛不难。

  佛告龙王。其有菩萨。欲受持此普智心树深妙明显要行句者。当勤加习普智宝树。如是龙王。吾视一切诸法功德。莫不由斯宝树奥义。诸发无上正真道意。悉皆因是普智宝树至要句也。譬如龙王选植树种。知此已致树之根茎枝叶花果而甚盛茂也。如是龙王。其有能受普智心种。斯已得致诸佛贤圣最上慧法三十七品。是故龙王。欲入普智所行功德。欲转法轮。当受持此精修诵读专心习行。广为一切宣传布演。如是龙王勤受学此。当佛说斯普智心品法语之时。诸龙众中七万二千。皆发无上正真道意。龙王太子及诸婇女万四千人。悉皆逮得柔顺法忍。五千菩萨承宿德本悉得法忍。时阿耨达并余龙王及诸眷属。自乘神力踊升虚空。兴香之云忽便普布。调和美香及末栴檀。微雨如来及众会上。又化琦妙珠交露盖。遍覆王舍一国境界。而悉欢悦于上歌咏。至真如来积祚巍巍圣德无量。列住云日各现半身光文虚空。一切众会莫不见者也。

  于是龙王复白佛言。甚未曾有。唯然世尊。乃若如来博为众生。说道俗及心普智心行德所应。又唯世尊。如来无著平等正觉。愿演散说菩萨之行。修应清纯明贤所由。得道清净使其终已。长久无垢不中有懈。无惓弗退。至得十力四无所畏。而得具足诸佛之法。尔时世尊告阿耨达。善哉龙王。勤思念行。吾当广说菩萨大士清净道品。阿耨达曰。甚善世尊。幸蒙授教唯愿说之。于时圣尊告龙王曰。菩萨行有八直正道。当勤受持。何谓为八。六度无极道。恩行之道。得五通道。行四等道。及八正道。等众生道。三脱门道。入法忍道。如此龙王。是为菩萨八正行道。何谓菩萨度无极道。度无极道者。诸所布施劝彼普智。何则然者。不以无劝施成普智。其行劝助于德本者。斯得施度无极名目。又及行戒忍进定智。亦以劝助彼普智心。乃得慧度无极名目。是曰菩萨度无极道。恩行道者含受众生。何则然者。以彼菩萨演示法度。菩萨行恩含受一切。覆以四恩广为说法。而使众生顺受戒化。是四恩道。神足道者。睹诸佛土天眼彻视。见众一切生者终者。又见十方诸佛世尊弟子围绕。悉见如是。于诸佛土以其天眼。应当所采而采受之。又其天耳听诸佛言闻辄受行。在于众生及诸类人。而皆明晓悉了知尽。为随说法得识宿命。不忘前世所作功德。又具神足游过无数诸佛国土。应以神足当得度者。辄弘神足而度脱之。是神足应道。又何谓为四等行道。其随修净梵志中者。并及诸余色像天子。知彼意行随顺化日。斯则慈悲是为喜护。建立以道使彼应度。此谓菩萨四等行道。其八正道普悉行之。声闻所由。缘觉依因。大乘亦然。是谓贤圣八直正道。何谓心等诸众生道。当为此兴不为是兴。为斯可说为此不应。是有贤德此非福人。斯为尽应此复不应。行等菩萨尽除此意。是谓心等诸众生道。何谓菩萨三脱门道。得致以空断诸妄见。以其无相除众念想应与不应。以其无愿永离三界。是谓菩萨三脱门道。何谓得致法忍之道。受拜菩萨菩萨自觉行应于忍。得为诸佛世尊所决授者无上正真道意。是谓菩萨不起忍道。菩萨致此八直正道。弘化流布权导无碍。时佛说是八正道已。二万四千天龙及人。悉逮应此八道行也。

  若是龙王。菩萨以此八直正道等涂一归。用无等故。莫有能与菩萨比者。亦无其侣独步三界。静一心时修致慧行。应当所得已自果之。明达诸法而如本无。斯谓如来。是曰龙王八正之道。为彼一切凡诸若干众生所行。兴种种说而此要说。等同一向以无望说。归未至说也。云何于此道清净耶。曰道无垢。用无尘故。是道无瑕本无念故。是道无冥。慧照明故。是道无著。本清净故。道常无生。无所灭故。道如永无本。无有故。道无漏秽。三界净故。是道寂然。过凡行故。道无可至。无有去故。道无所来。无从来故。道恒无住。过诸欲故。道无所处。过众见故。道无胜者。过诸魔故。道大弘覆。外道不及故。道永离妄。自大者故。道无所容。不修入故。是道极远。用希望故。道为永离。过愚夫行故。道可果致。修行者故。是道夷易。乐勤行故。道极平坦。住正见故。是道无妨。修无毁故。是道无碍。等正行故。是道无垢。三毒净故。是道清净。终无著故。是谓菩萨道之清净。若是菩萨于清净道务进勤修。又应行者。彼于法性已悉清净。得净我性。亦以而过。法性净故则数性净。数性净故无数性净。无数净故得三界净。三界净故眼识性净。眼识净故意识性净。意识净故得空性净。空性净故诸法性净。用是净故则诸法等等净如空。空等净故得众生净。以诸净故便无其二亦不着二。无二净故则道清净。以斯言之清净道也。彼无众念亦不念道。诸念悉净若如泥洹。于彼永无是谓无念。应无所念无念道者亦无识念。其道都无心意识行。以此言之清净道也。说是清净道品法时。二万天人皆得法忍。

  时阿耨达复白佛言。云何世尊。菩萨大士修是清净而应向道。圣尊告曰。如是龙王。菩萨大士欲行斯清净道意者当晓净行。亦使其身口意清净。何谓身净。己身已空解诸身空。身之寂静解诸身寂。身之已脱解诸身脱。身之怠慢解诸身怠。身之如影解诸身影。是谓菩萨清净道也。又云身净身行无生。其有生死观于无生。彼以无生而等生死。则其知身亦晓身行。何谓身行。去来生法来无尽法。见在景法终无尽法。其无尽者是谓身行。

  又复身法因缘合会。其因缘者。则空无想淡然无念。若此龙王。是像法观斯谓身净。又若如来身之无漏不堕三界。观身无漏如如本无。以无漏身不堕三界。彼无漏身能入生死。其无漏际无惓舍退。以无漏身示现色身。如此现已。亦不念灭身之法本。如如来身净众生身净。己身亦净等如本无。是谓菩萨行应清净。何谓口言为应清净。一切贤愚言皆清净。所以者何。用等相故。凡夫劣势着于音声。若信不谛忧喜无常。乐于颠倒观察众生。无本都无淫怒痴欲。何则然者。以诸字说声出皆净。无欲恚愚亦无其着。以此谓之一切言净。以言言之。何者为言。以欲恚痴而为言耶。诸垢为言乎。言者无著。不着眼耳鼻口身心。所言风像风动声出。因缘合会使有声耳。所言如响。贤愚所言皆同如响。所可言者。不住于内亦不出外。于其中间而不可得。住本所念及其所行。出于言者并所念想无住无想。是谓龙王如来所言及其众生一切音声。皆空非真损斯法耳。曰唯世尊如来所言斯不谛耶。曰是龙王如来审谛。所以者何。如来谛故。解知诸法非真非谛。又复龙王。如来所言随字音声。皆答众生一切音声。尔故众生亦转法轮。而亦不知法之义顺。以此报应使其行之。随如等灭众苦之事晓解诸法。行了如是众生音声已无所住。在诸烦恼而常闲静。现出欲言于着无著。声出所言讲论谈语。其如法者不有违错。是谓菩萨口言清净。

  何谓菩萨心为清净。其心本者不可染污。所以者何。心本净故。其所可谓客欲垢蔽。菩萨于斯不有所著。了解以权于本自净。又其心行不撰德本。彼德本者了识心本。以此心行慈及众生。识了知彼空无我人。其心德本助观于道知等彼道。观如是者斯谓心净。以此净心。与诸淫恚愚行者俱。而永不受欲怒痴垢。与操行俱不着诸秽。是谓菩萨身三清净。说斯清净道品法时。三万菩萨逮补生处。

  又复龙王。其菩萨者乘是净心。生于欲界而在形界。与诸天俱处众梵中详安静然。在中进止无胜动者。又斯菩萨能降诸天化道以权。或生形界而在欲界。现如有家与诸众生周旋坐起。不与有劳弗慢众生。亦无自轻。彼以斯净诸定正受。尽自为定不随正定而有所生。何则然者。以彼菩萨执权方便心应净故。若此龙王。菩萨晓解清净行者。当修清净已而习道。如是龙王。菩萨不习以求道习。不习无习以想道习。亦不习于望道之习。亦不求习。了解道习不习所生。冀向道习不习行灭而为道习。亦不求习以为道习。不习无习为道之习。不习执舍以习道习不我人寿。不身无常。不身性苦。不身有我。不身梦幻野马影响。亦不身空无相无愿。不身无欲法身习道。以要言旨身性诸情。亦不兴有十二因缘。乃至老死无欲之法。不数无数道无二习。不俗无俗不漏无漏不犯无犯。不二之习以求道习。又复诸法无习之习是道无习。斯谓道习不习之习。如空无习亦不无习。当如此习是道无习无相无愿。彼不作习亦非无习。当作是习无[禾*禺]不[禾*禺]诸法无住。勤习如此乃应道习。当佛世尊说是清净行无所习道品法时。三万二千天及世人。悉皆逮得无所从生法乐之忍。五万天人宿不发心于菩萨者。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七万菩萨逮得法忍。尔时一切同声而言。世尊。其有族姓之子及族姓女。逮闻说是清净道品无习法者。其值闻已心无惊恐不舍退者。是皆受习如来无上正真道意。得转诸佛所转法轮。又唯世尊。是辈菩萨悉获无上正真道意。为无量人分布斯法。亦复当坐师子之座。当于天上天下人中极师子吼。犹若如今如来之吼。悉降魔众伏摧外道。显树法幡炽法煇明。震雷法鼓已鸣能降法雨。尔时世尊见诸天龙神之众人与非人又及四辈。闻其至说莫不悦怿于是如来为阿耨达。重复弘演。而说颂云。

  道非习可得  无乃兴习想
  其道行加此  弃离习念行
  不望求习道  荡除众异想
  其道都无习  清净像明月
  若有起习想  无处亦不习
  已过无习处  得致最上道
  道为无我念  亦不与空习
  是道无有二  安快而无上
  命寿亦如此  无人及与言
  其道不有人  无命亦无住
  诸有习道者  而欲住于空
  斯去圣路远  是不应道习
  道亦无有空  以舍于有习
  如本同一相  永空空于空
  道为无起相  亦不有灭相
  不起亦无灭  彼悉为道习
  吾音譬如幻  解想当如此
  持想行所习  道当何从生
  道为都过俗  彼不有身习
  亦无灭身行  可得致于习
  是身根之家  本无所演广
  彼不有余求  本无不可得
  其习是道者  当如如本无
  如本知本无  是谓应道习
  诸法之本无  所觉若如幻
  解行而致此  乃应道之习
  若其不至道  所作如不住
  无能止其行  佛法不由道
  若如所习道  并及与无习
  所演为如此  以住于本无
  有限余道者  劣乘之所依
  是者无上道  本乘所因由
  诸兴此道者  以致而无住
  斯则显行德  可致应道习
  道正而无崄  端直且平坦
  勤亲行此道  永离众邪迹
  若如卿龙王  自住其宫室
  不动于所处  降雨充大海
  大士亦如是  习道如所行
  法身而不动  能满于智海
  又如仁龙王  在于大地上
  以雨遍充足  其不有身着
  菩萨德如斯  行此之所习
  用法满众生  其内无所著
  若如阿耨达  龙王大神变
  胜道德如是  感动普十方
  众生堕邪径  诸堕受着见
  其住是道者  将顺度无为
  已住于斯道  菩萨果大称
  能降魔波旬  并及邪外行
  得道如其如  如道无能动
  踊过诸俗法  其行譬莲花
  道心无有愚  是行为住止
  千数诸众生  化度立以道
  以常住斯道  得致于五旬
  神足诸感动  为众广说法
  诸事悉清净  身口及与意
  当愿贤圣道  人性不可识
  忍行为无著  其往所可至
  斯得如来处  示道诸众生
  生死于至归  斯处则如来
  其往似若至  此为无所至
  众生所可至  当念彼上处
  学最佛之道  游乐以幻法
  其作是习道  弘道之所习
  彼众德仪行  诸佛所称叹
  其德无有边  终不可极尽
  如此习道者  不习亦无住
  彼处不咎魔  众都不着行
  其顺此道者  不起亦无灭
  已得意志行  总持弘大辩
  施惠及戒忍  遂增进若海
  身口秽以无  心洁乃清净
  垢消永无瑕  修应此道者
  得升于知达  所行习深妙
  难动惠无即  守习是道者
  其诸最正觉  过去与当来
  现在亦如是  致道世所归
  彼已离众难  值世遭难遇
  永为诸佛子  其闻此法者
  快哉诸众生  至善闻斯法
  真应奉如来  其乐是经者
  有晓此道者  能断诸情态
  绍德具众相  得应三界将

  时阿耨达。自与其众诸眷属俱。稽首世尊跪膝叉手。而白佛言。愿请天尊回屈神光。往诣无热之大池中。尽其三月。吾等志乐供养圣尊。并诸神通果办菩萨及上弟子。蒙愍纳许愿受其请。所以然者。吾等供事至真正觉。岂能应于如来仪耶。冀蒙逮闻寂静上化。唯以此法应供养也。思愿重闻如是像法令常欢悦。此乃应奉于三宝耳。尔时世尊不受其请。重启二月如来不然。垂听一月世尊不可。愿纳半月。世尊默然而已受之。于是龙王。自与其众诸将从俱。见尊受请忻喜悦怿善心遂生。绕佛三匝。兴震云电而降微雨普遍天下。忽然之顷还升宫中。时阿耨达到坐正殿。辄召诸五百长子。其名善牙善施善意善明。能灭寂相。感动大威甘威甘权甘德。普称威勇持蜜忍力行祥。如是比等五百长子。宿树无上正真道已。王告之曰。又诸子等。吾今以请如来无著平等正觉。及众菩萨诸弟子俱。尽其半月。世尊正觉垂大慈哀。兴有弘愍而寻受请。汝等当共同一其心广相勉励。加敬世尊至真如来。勤念无常当各寂静。谦恪恭肃住待如来。仪应弃捐淫心欲意及龙戏乐。除贪怒害离欲色声香味细滑。所以者何。世尊无欲而且详安。仁雅审谛顺调寂静。显备诸德侍从围卫。仪容无量皆承诸佛真正要戒。以是之故。汝等半月无得入宫。当除淫恚愚痴之念。又复如来宣讲法故。必有他方神通菩萨释梵持世宿净天子当普来会。汝等勤念广施姝妙。光显严饰慎勿中懈。令诸会众观变踊跃。此乃真应供养如来。时阿耨达都约敕讫。辄为如来于雪山下无热池中。为世尊故。化其无瑕净琉璃座。而使纵广七百由旬乃殊异妙周匝列。置八万四千杂宝琦树。挍以众珍诸宝鲜饰。蔚有光华精耀百色中出美香。诸树间化八万四千七宝之堂。众珍光彩极好无双。施置十万交露绮帐。乃垂异妙赤真珠贯。在诸堂上有师子座。八万四千皆大高广。而布无价妙好杂氎床座宝分。施诸交露挍以众宝。所在堂上有龙婇女各二千人。其色姝妙姿美无量。颜像蔍华口出熏香。擎持杂花末香涂香。调作诸妓以咏佛德。兴悦众会于上虚空化大宝盖。周千由旬遍覆会上琦珍彩镂。其宝盖中众色无数。悬好缯幡于幡彩间垂诸宝铃。景风和降音踰诸乐。施馔百味备办都讫。为此变已。与其眷属恭捡叉手。向佛跪膝而遥启尊。以其请意叹咏颂曰。

  慧藏知富积辩德  慧达无著明导众
  慧弘普至不有碍  慧上最力降神光
  慧解心行唯大仁  当观十方众生类
  最上神尊受吾请  念启慈愍唯时屈
  知足无贪而易养  祥福审谛圣道师
  善行质信知众意  时节以至可屈尊
  其德普称行等王  造无请友兴普念
  至仁清净踰若空  所设办讫枉神尊
  威御十方猛持世  佛事十八而等有
  度众最首悲踊行  愿与其众时蒙至
  色妙端正相彩身  琦好种种花绣文
  志乐欢悦惠法施  大仁上导愿察时
  梵声清净若雷震  鸾凤哀鸣师子步
  妙音具足悦诸士  众心忻望愿时顾
  佛土三千无等伦  弗有能知如来心
  圣尊明睹众生行  所修常应时降此
  知时普应怀权化  了达众生有圣誓
  详审之行目明好  神威捡足愿回光
  众生甚多普渴仰  十力持势威无慢
  大仁德峻勇而果  圣性尔枉升游此
  惭祥备足德最上  宁救济育遍无极
  师友无双协怀众  化龙亿百兴有悲
  于世威猛普慈救  达知众行应如意
  开布散示唯天尊  轻举神足愿时至

  尔时世尊知阿耨达请时已到。告诸比丘。着衣持器差应留守。无热龙王遥跪启时。应受半月宜便即就。于时八万四千菩萨。皆大神通德具果办。弟子二千亦上神足。侍绕世尊周匝而导。至真如来从鹫山顶。忽升虚空神力而进。如其色像身放无数百千之光。遍照三千大千境界普悉晃明。诸欲色天皆见世尊。扬光无数飞过虚空。自相谓言。神尊致彼无热王所。将兴法化演奥无极。及使如来为众围绕。即彼半月中。多诸天数百千众。得见世尊又闻法说。缘复观睹无热所设庄严感变。而令世尊故游到彼。时诸天子各各发念供养如来。或愿散花。或雨名香。或施天乐以歌佛德。或复悬幢幡盖缯彩率随如来。世尊身光昭耀炜炜。明踰日月宿净色净及诸天光。佛之圣威神耀无量。根定寂静行游详安。释梵四天威变种种。奉敬追侍随从如来。于时圣尊到雪山下住止右面。便告贤者大目连言。汝到无热王所处宫。当宣告之。如来已至时可应入。于是贤者大目犍连承佛神旨。忽迁无热大池之中。现于虚空去地七丈。化身像者若金翅鸟王。住阿耨达龙王宫上。便告王言。如来至也。彼诸龙众及婇女等。无不愕然惊恐怖悸。衣毛为竖四之藏窜。展转相谓。此池自初无金翅鸟斯从何来。时阿耨达。告诸宫人太子眷属而慰之曰。且各安心勿恐勿怖。此为贤者大目连耳。承如来使兴神足变。贤者目连到彼告讫。还诣世尊。时阿耨达。便与其众诸子臣民夫人婇女。举宫大小俱而围绕。各奉名花及美末香。并众涂香幢盖缯幡。倡伎种种调作相应进迎正觉。于时世尊。为诸菩萨及众弟子天龙尊神所共围绕。俱而前至无热所设广博座场。如来到已。寻就高显师子之座。菩萨相次。然后弟子诸众坐讫。尔时龙王。观视世尊及诸菩萨弟子众会坐悉而定。兴心无量内怀怡悦。辄与其众手执斟酌。所设馔具踰世甘肥。延有天味肴膳百种。以用供佛菩萨弟子并诸众会。使皆充足。世尊菩萨及诸弟子饭毕。辄各洗荡应器察众都讫。时阿耨达。即启如来愿闻法说。于是世尊日昃时后。便从定起端坐说法。诸来会众满千由旬。从他至上中无空缺。天龙鬼神及人非人。周匝卫绕至真正觉。一切会者各怀踊跃。

  尔时龙王。悦颜进前跪重白佛。唯愿世尊。为斯众会如应说法。令诸一切免离生死。精除相着五阴诸苦。秽垢昧昧劳尘之行。使其永无三毒意结蒙。及龙众得弃邪冥伏其心意。弘致至善使有悦豫。深行菩萨。后若如来现有存亡。当使吾等所在国邑护持正法。于是世尊赞龙王曰。善哉善哉。阿耨达王。谛听其义勤思念之以宣布示。吾当广说令此会众。多免罪痛根拔杂想意识志疑。使解普智升游三界。时龙王言。善哉世尊。愿乐广说当顶受行。

  是时圣尊告龙王曰。有一法行菩萨应者。为天世人甚所敬重。何谓为一。志修深法以行无欲。何曰深法法行无欲乎。如是龙王。菩萨依顺因缘之无离二见际。知有无者斯见诸法。依着因缘不见有法不由缘生。彼作此念。其依因缘斯无依缘彼不依魔。其依缘者彼不言吾。亦不言我。又其依缘中无我我。依缘无主亦无执守。其依顺缘了解起生。速易得致四依之念。何谓为四。依于至义而不文饰。依于慧行不为识念。依顺义经不依攀缘。依念于法而不为人。彼何谓义何等为慧。云何顺义何谓念法。义谓空义。不受妄见无相之义。不着念识无愿之义。不着三界无数之义。不着于数。又复义者。于法非法而无其二。音声无得。念想无念。法处无住。用无人故命寿言声伪无所有。又复为义。其法义者为无欲义。何谓菩萨为法义。其无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更心法之义。不生色义。不灭色义。不为痛想行识之义。亦不生灭识行之义。亦不欲色无色之义。亦不生灭欲色无色义。亦不我义。亦无我见着人之义。不有人义。亦不着人见入之义。亦不着入有佛身义。亦不法字着入之义。不数计会有着入义。亦复不有施戒忍进定智着义。晓入一切诸法之义。是谓菩萨为法义也。其从是义而不有退。是谓为义。

  彼何谓慧。日苦无生慧。习无念慧。尽都尽慧。道无志慧。于阴幻法诸性法性而无毁慧。在于诸情空取为慧。解入诸法明了众生。根满具慧志念无忘。于诸止意不意无念。于诸断意等善不善。于其神足身心建慧。又于诸根了轻重慧。于诸觉意觉诸法慧。而于诸力已降调慧。道为无数于灭寂慧。观别法慧。始不生慧。来不至慧。中无住慧。于身像慧。言以响慧。心法幻慧。是谓菩萨明达智慧。又何谓为顺导义经。从是因缘而起。然者灭于愚痴。灭于老死无我。而然于无我人及与命寿深解诸物。若如来我皆非真法。而然于三脱之门也。等于三世求三无著。所谓诸法见都无生。视了知者而得等灭离俗情态。菩萨来智慧度无极。于诸意念而无疑惑。应入是行。斯谓顺义。无所去至亦无从来。泥洹无为不有去至。是谓顺义。何谓如法。若诸如来兴与不兴法身常住。是谓如来。如如本无而无增减。不二无二真际法性。谓之如法。不毁行报无行报法。斯谓如法。大乘者由六度无极。缘一觉乘从因缘脱。声闻之乘依音声脱。是谓如法。施致大福戒得生天。博闻多智定念致脱。斯谓如法。从行不修兴有生死。行之纯至而立无为。如法之谓。愚以欲力智则慧力。斯谓如法。其一切法悉依法性。如此龙王。其依因缘而起生者。斯则应得四依之念。其依因缘彼则不依断著有无。是谓其见因缘起者。斯见诸法。其见法者斯见如来。所以者何因缘乎。龙王。等起无起法于非法。等而无著。又如来者。亦为无著因缘之起。亦无有起法不可得。觉其法者斯则如来。于因缘起慧眼见之。慧眼见者斯则诸法。见诸法者。斯则如来。是谓其见因缘起者。斯则见法。其见法者斯见如来。又如来者以法见法。如是龙王。若以此法行应脱者。斯谓菩萨而无欲行。又呼龙王。无欲菩萨不作欲习。悦乐贤圣舍非贤圣。勤慕兴护于贤圣种。广合诸慧为法作护。修于博闻志树无忘。不舍戒身。智身无倾。定身不动。于其慧身得善坚住。脱慧见身强固难转。脱慧见故。又复龙王。无欲菩萨。得无数佛正法度义。亦具无数诸佛要慧。又果无尽诸佛之辩。得通无量诸佛神足。因致无数诸佛权解。普入无量众生之行。游过无数诸佛国土。因见无数百千如来。缘得听闻无数诸法。得无数义达无数慧。晓无数行度无数众。

  若是龙王。无欲菩萨常应清净。消尽众秽德不可量。三界自由不有所著。何则然者。以其无欲自从心生。有三事从心出生。何谓为三。从其欲生。又从爱生。亦由起生。复有三生。观于起生。又观起生。又观所行观心无处。又复三生。灭寂专一。晓解于观。如法随行。又复三生。德备仁调。以为寂静。从行勤生。又复三事。从于行直。而无有谄。仁慈调忍。复有三事。无沉吟疑。顺善不粗。志足易养。又复三事。从其空生。又复无想。亦由无愿。又复三事。心之所生诸法无常从其心生。诸法皆苦亦由心生。诸法无我亦从心生。复有三事而从心生。诸法无常。诸法无我。灭尽无为。皆从心生。如其龙王菩萨等灭。亦由心生。谓其不舍普智心。行等一切。以大慈故。不舍众生。大悲心故。不厌生死。用大喜故。等离喜怒。以大护故。所有慧施不望报故。众戒学行德义备故。内免己过不论彼短。能忍众生诸不善行。欲令彼人心固金刚。合集众善诸德之本。身命无惜得致一切。诸定正受心无劳惓。不以正受而有所生。晓智以权顺随众生。以其谛慧度诸志脱。欲达声闻缘觉乘者。显念佛法求诸佛法。心能忍苦广宣法故。众利敬养蔑而弃之。志具诸相德行无厌。充满智慧博勤多闻。习善友故值善知识。用谦敬故得应谦行。降自大故以降自大。志行备故具满意行。用无谄故以离谄者。言行应故以其无欺。修诚信故以住信言。离众欺故灭除妄语。生诚信故降心于信。如是龙王。其有菩萨而生是心。斯谓无欲。又复龙王。无欲菩萨。魔不能得其限便也。所以者何。以彼菩萨应无限故。而亦不行有限之法。彼何谓为是限法乎。欲淫恚痴斯皆有限。菩萨于是不有所著。以此谓之为无限也。声闻缘觉其乘有限。菩萨住于普智心者。魔终不能得其限便。有念无念念想有限。菩萨以离众念之应。如此菩萨。魔不能得其限便也。如是龙王。有二魔事。而是菩萨当深觉之。亦当远离。何谓二事。于其师友无恪敬心。而自处大贡高蔑人。是谓为二。又二魔事。舍菩萨六度无极藏。心返喜乐亲行声闻及缘觉法。复有二事。何等为二。无其智慧而欲行权。与诸堕着望见众生乐相狎习。复有二事。寡闻少智自以慧达。虽有通博于中自大。又复二事。于德甚少妄生尊贵。若修德行而乐小乘。复有二事。正法不护。不度众生。复有二事。志不乐习于诸菩萨。及众通达明智者俱。专行诽谤清高菩萨。主为法师数兴蔽碍。又障师训而多谀谄。又二魔事。舍诸德本。心存不德。复有二事。虽在闲居怀想三毒志常愦闹。若游国邑有贪利心。复有二事。为非其人说深要法。应当为说而反不说。复有二事。不觉魔事。远离普智意数错乱。如是龙王。其诸魔事色像若斯。无欲菩萨而永无此。又复龙王。若有菩萨修于清净行应无欲。当致菩萨十六大力。以此诸力降调己志以化众生。何谓菩萨十六力耶。曰得志力意力。行力惭力。强力持力。慧力德力。辩力色力。身力财力。心力神力。弘法之力。伏诸魔力。无欲菩萨。得是菩萨十六大力。何谓菩萨为志力耶。如是龙王。菩萨志力能览诸佛一切所说总而持之。是谓志力。斯菩萨意应诸佛行。于诸众生而无断碍。是谓意力。能达一切音声所说解了诸义。是谓行力。离诸罪行与众德法。是则惭力。一切诸难不为非行。斯则强力。亿千魔兵不敢而当。是则智力。通达持法宣示等学而无遗忘。斯则持力。无著不忘。于百千劫。其所可说无碍不断随解诸法。是则辩力。若诸释梵及四天王。往诣菩萨黯然无色。是端正力。以其宝首所可念愿应意即至。是则财力。过诸外道在中独尊。是则身力。众生之心能一其心。知众生心顺行化之。是则心力。众生应以神足度者。为现神变使众睹见。是神足力。若所说法使众闻之而无中断。彼受顺行等除苦尽。是弘法力。若其禅定正受之时。得承佛旨贤圣行法。是降魔力。斯谓菩萨十六大力。其有行者志慕愿此十六之力。而欲得者当修无欲。譬如龙王一切河流归于大海。道法诸行三十七品悉归无欲。又若龙王诸药草木依因于地。诸善行法皆由无欲。譬如龙王转轮圣王众生所乐。若此其有无欲菩萨。乃为诸天龙鬼世间人之所爱乐也。尔时世尊。为阿耨达并诸太子。而说颂曰。

  欲为慧菩萨  志愿佛道者
  彼当离秽法  常勤行无欲
  慧解因缘法  不猗于见际
  睹法以因缘  无缘不有法
  缘生彼无生  是不与自然
  善缘斯亦空  知空彼无欲
  着缘而无相  脱愿寂复寂
  澹泊像大愚  其处魔不审
  见法无著缘  于其无吾我
  彼不有我人  知是则无欲
  无主不守护  不获亦弗舍
  本脱无取舍  离欲常了法
  观义不为饰  慧行常脱识
  晓了顺义经  依法不为人
  空义是佛法  及脱无相愿
  不猗造见念  是义其无欲
  于法不有二  音声无可得
  处法难可动  不人义无欲
  法义无欲我  眼耳不色听
  鼻口离香味  身心无更法
  不色生威仪  又不离痛想
  亦无识住我  达是应法义
  不住三界义  亦无吾我义
  世尊无色身  无字法说义
  计数非法义  至要不以施
  非戒忍进定  慧无我世尊
  诸法解无义  智谓是法要
  于义永非义  无欲则佛法
  无生晓苦慧  不起无有灭
  不生亦无终  如是应尊习
  五音解若幻  知其如法性
  晓内如空聚  了是为无欲
  知法至趣向  明达众生情
  逝念以止意  无欲得是慧
  意断无有二  神足心轻腾
  以力而无慢  诸根知止足
  觉定解以智  明了八直道
  慧观于灭行  解法所至归
  本法不有生  当来而未至
  现在无住法  不欲知如是
  身像无坚固  语空譬如响
  心幻若如风  无欲解如是
  知说顺义经  了达于因缘
  本痴生死灭  无欲是慧义
  无我人命寿  解了法非法
  以脱于三门  所说空无著
  无生见灭道  习慧喻俗行
  不从心意生  无欲觉是行
  法性常如住  佛兴及灭度
  无二觉不觉  无欲知是法
  其积如本际  彼积悉诸法
  空积及人际  无欲达是智
  法性常以住  觉起而灭度
  不识知其二  无欲法如是
  不殃善不善  知法无罪报
  佛法不从他  从行度无极
  以离因缘觉  音脱声闻行
  惠施致大富  彼见戒生天
  博闻得智慧  守意化众生
  至圣都守意  无欲法如是
  力常转诸欲  智慧志存法
  等念是诸法  法性常无得
  识智因缘起  而致四德行
  知义及与法  顺义知无欲
  观缘彼见法  以法见世尊
  等于起灭法  无欲了尊法
  因缘迹无得  音声法无字
  斯法得本无  是圣谓如来
  以慧见因缘  无见不见法
  明慧了因缘  是谓见世尊
  彼求无欲行  悦性诸贤圣
  法性毁不舍  而护圣贤种
  常护佛正法  无欲闻不忘
  戒根不舍离  于定达难动
  知身慧不动  常住于脱身
  及脱慧所见  无欲常安住
  解人诸佛法  无量众圣道
  得佛神足具  辩达一切行
  知众情意行  忽然游诸土
  得见诸如来  受彼所说法
  闻守解达义  宣示无量人
  知彼亿数行  志得向无数
  无数当自在  降心入功德
  伏意使无欲  终不迁是世
  诸阴心以脱  了知起灭处
  观灭无所有  所习以而无
  声性心所行  不谄常端直
  无佞调仁善  无欲德如斯
  以脱空想愿  解苦知生死
  无我法常寂  无欲从心行
  普知心等慈  以悲济众生
  喜不厌生死  行护无有边
  所施无望报  省己立诸行
  忍耐善不善  念脱彼众生
  勤精强修德  不计有身命
  以次知诸定  亦不随于定
  慧定大精进  于数不堕薮
  以谛化声闻  智不志灭度
  无欲值佛世  彼有此诸法
  魔不知其行  安住法了是
  无欲不有限  晓是贪茹根
  离欲彼无想  魔不知其处
  其想吾我应  彼自起魔事
  是悉度诸行  众魔而不审
  无欲志不忘  所行常清净
  无欲不意志  惭行而不毁
  以闻无欲者  悦慧敬如来
  其住如法住  彼应如世尊
  诸佛十力者  菩萨欲奉事
  闻斯无欲行  勤意当受持
  其闻此无欲  悦信广奉行
  彼常致无欲  得佛是不久
  无欲圣所由  而致最清净
  无欲得成佛  以化无有边
  去来现在佛  诸得众相好
  悉从斯无欲  及行是法故

  尔时世尊说是无欲法品之时。诸在会者四万二千天龙鬼神人与非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万二千人得不起忍。又八千人逮柔顺忍。三万二千天子神龙。得离尘垢悉生法眼。又八千人而离欲行。八千比丘漏尽无余。当尔之时。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动。普遍十方熀然大明。于雪山下无热池中。周匝现有所未见闻。光耀妙花皆至于膝。其池水中普生乃异。鲜饰莲花大如车轮。中出美香花色无数百千诸种。皆是佛之威神所致。亦为是法兴其供养。以悦无热龙王意故。

  尔时阿耨达龙王。心甚悦豫。又及龙王五百太子。宿发无上正真道意。闻佛说是。寻即皆得柔顺法忍。忻心无量各乐供养。辄为如来施饰宝盖。进上世尊。同时白佛言。圣师如来至真正觉。为吾等故出现生世。何则然者。令吾等闻普信道品。得闻是已。意而无惓不有懈退。亦无惊恐。闻以加重专心习行。乐听无厌如是像法也。又惟如来解说。菩萨云何得值诸佛世尊。如来告曰。诸贤者等勤念受听。吾当广说。诸太子言。唯思乐闻。彼诸上士受世尊教。如来告曰。树信贤者兴值有佛。何谓为信。信谓正士修诸明法。奉之为先。何谓明法。曰依行应不离德本。习求乐贤慕随圣众。勤心树信志无劳疲。思侥闻法拔弃阴盖。顺习于道得法利养。以施周慧戒与不戒。济接等与在诸恚怒。而常有悦勤乐普智。心无懈退信佛不休。未曾乱法悦心圣众。志道难动喜乐正真。而离贡高于众自卑。常有等心诸处无著。终舍身命不造恶行。修立质信言行相应。等过于着心无垢秽。身口意行顺随圣化。明了诸事得为清净。知足无贪所行应净。晓入智幻习求慧根。依顺七财修念诚信。根力以备而行正见。所受师友谦恪礼敬。安足易养数诣法会。心无退厌有患生死。示无为德勤心精进。求升普智以弘道化。于如来法志乐出家。修诸无数梵清净行。造立慈悲救彼众生志存反复。其有报恩及不报者。等接护之心无适莫。不自念利常悦彼恭。忍调之行以悉备足。目见无恶不背说人。内性以寂志于闲居。心常乐静专念习法。而无诤讼等己彼过。求备戒具集合定行勤谨于道。斯谓贤者。行应俗信树信如是。此谓兴值佛世者也。又贤者等。其于世俗造信无忘。是谓兴信值佛世也。又贤者等。何谓俗信。其有信者信诸法空以离妄见。信知诸法以为无想而离念应。信知诸法悉皆无愿不有去来。信知诸法无识无念。静身口意寂无有识。信知诸法以为离欲。无我人寿命。信知诸法。信知本无去来自然。信知诸法真际无迹如本无迹。信知诸法已皆自然等若空迹。信知诸法而依法性。信知诸法等过三世。信知诸法欲处邪见而皆悉尽。信法无著以离本痴本无清净。信知诸法心常清净。亦不兴起客欲之垢。信知诸法无所观见。信诸法护等断众行。信法无我以过喜怒。信诸法无心无形像而不可获。信诸法伪如握空拳诱调小儿。信法无欺不有上下无所舍置。信诸法虚若芭蕉树。信法自由如常寂静。信法无审不住三处。信法永无不有所生。信法若空以等无数。信知诸法若如泥洹常自寂静。如是贤者。其于世俗兴起是信。斯谓造信而值佛法。又复贤者。其有信值佛法名者。此则名曰诸法都无起之谓也。所以者何。不色生故。不色无生化转之习。不痛想行识。已无识起。不以眼耳鼻舌身意。无起转习。不身起转。不痴有无。不生老死。有无起故。如值佛世。不起有生亦不起灭。又复无起习于无灭。不以正意无志意习而值佛世。总要言之。亦不以三十七道品法起无起习。亦不以道无生之习。不以起慧亦不灭慧。不慧无慧无二之习。如值佛世。当说值信佛品世时。无热龙王五百太子。皆悉逮得柔顺法忍。于是世尊。复说颂曰。

  兴信值佛世  而习于不生
  其无向信者  斯不值佛世
  修信谓最上  从致清净法
  行质有报应  不违厥所修
  信习诸贤圣  勤随常礼敬
  心不有懈退  此信之所行
  勤行听法说  阴盖不能动
  从信得致道  行逮于柔顺
  以法所得财  转惠普周济
  护戒与毁戒  行信而等施
  能悦诸恚怒  道心不懈惓
  勤求大乘法  有信悦向众
  永离大贡高  志常自卑下
  所在无所著  立信相如是
  志信不惜身  终不造恶行
  守善无妄语  言行常相应
  悦信以过界  乐行于无心
  身口意清净  习随圣所护
  有信行内净  常为慧所将
  知身之要本  求问宣所闻
  等念于七财  得力根以足
  长离众邪见  志常习等行
  礼恪有悦心  敬事如其师
  心宿善虔恭  知足无所遗
  其心常无念  所志唯道法
  有厌生死者  引示无为德
  脱之所当行  唯常求悦心
  速离于是世  修梵行无惓
  怀受诸众生  救彼无利望
  当报所受恩  悦信当勤求
  己利不以悦  亦不嫉彼供
  仁忍而悉备  无谄调质直
  行信目所见  不背说人短
  根寂性安敏  志悦乐闲居
  其心无愦闹  自励备恩行
  先顺不有诤  内省克己过
  勤求具戒行  专习于定道
  悦信慕乐行  信者相如是
  其过欲信者  彼行而解此
  兴法不有诤  深妙佛所说
  诚信信于空  彼都无众见
  诸法无有想  不意离众念
  当除断诸念  觉了去来事
  法求无著作  不有于身心
  信为无欲法  离我人寿命
  信者解无本  得至不二处
  其本无有积  体无若虚空
  诸法信亦然  便与法性同
  等过于三世  诸法无有漏
  欲处及与贪  乐信无受见
  诸法不有着  其本明清净
  客欲无能蔽  不处心有住
  诸法不可见  因缘而无起
  常观于高行  不受所住短
  无合不有离  脱者无合同
  信悦于空法  愚之所可惑
  湛泊意无起  欺伪如芭蕉
  口言而自然  无去亦不有
  诸法无所有  所见皆不要
  其法若虚空  等缘无有数
  诸法如泥洹  本无不可见
  信悦而行此  解了身虚空
  其有如是信  菩萨及凡人
  彼则值奉佛  所处无有恶
  不以造色行  得应值佛世
  无色不有处  不来亦不去
  于色无有生  不灭亦无住
  当来无所至  值佛广演说
  五阴亦如是  化习转无生
  值佛当敢说  慧达诸菩萨
  其身及诸情  亦习以无生
  佛兴以无生  常救诸堕生
  痴本无有生  生死亦如斯
  是缘如本无  从法而有佛
  无起不有生  不灭无有住
  是以知无处  处亦不可见
  斯亦不自生  与佛而博演
  无志不有住  是亦佛所转
  诸种亦如是  佛种顺如法
  斯类亦起无  如佛而等与
  其行如是者  佛兴为若此
  悦信斯大处  其限不可量

  尔时世尊告太子等。又诸贤者。何谓菩萨得转法轮。其有布露如是像法乐说句义。受持不忘修而行之。诸有不发大悲意者。为兴普智随顺众愿。而为说之广宣布示。志不有惓忽弃利养。劝念顺时受持护行。斯谓菩萨应转法轮。又若如来所转法轮。而其法轮。行像入德当粗剖说。不以起法亦不灭法。不以凡夫下劣行法。亦复不以贤圣法故而转法轮。又其法轮。不中断绝等断善恶。彼以是故为无断轮。又其法轮因缘之起。不起无起而有其转。以斯之故为无起轮。又其法轮。不以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更心法诸情转随有转。以此之故彼无二轮。若有二者则非法轮。又其法轮。亦不过去当来现在所著而转。是无著轮。又其法轮。不我见转非人命寿所住而转。是为空轮。又其法轮。不识行想灭念之转。是无想轮。又其法轮。不于欲界形无形界所望而转。是无愿轮。又其法轮。不计众生有异而转。不处二法。是凡人法。是圣戒法。是声闻法是缘觉法。是菩萨法。是为佛法。彼以是故为无异轮。又其法轮。不以有住法轮而转。以斯之故为无住轮也。法轮名乎。诸贤者等。真谛正轮常无毁故。要义之轮等三世故。无处之轮。诸习见处以等过故。寂寞静轮。身心无著不可见转。意识离故。无樔之轮五道不处。审谛之轮无谛现故。行信之轮。等化众生用无欺故。不可尽轮字无字故。法性之轮。以其诸法依法性故。本积谛轮本无积故。本无之轮如本无故。无所造轮无念漏故。无数之轮导至圣故。如空之轮明见内故。无想之轮无外念故。无愿之轮无内外故。不可得轮修过度故。又诸贤者其如来者以此法轮。转之众生诸意行也。其转不转。彼不可得。法无所舍。于时世尊。说是转法轮品之时。天龙鬼人及诸种神欣心踊跃。显光赞扬如来斯法。皆同声曰。善哉世尊。甚为难值。如来示说转此法轮。闻者奉行则应法轮。是法名转空虚之轮。诸已过佛及与当来。并诸现在悉由是法。其有信者斯则已度。诸行此法。吾等世尊。代其劝助彼诸众生。其兴是心常欲闻斯法轮品者。闻当发求是道要行。彼亦不久得转法轮。于是众中闻是说者。有万天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五千菩萨逮得法忍。

  于是世尊告诸贤曰。又正士等。其护正法。受持正法。营护正法。是谓护法。所以者何。于永无灭应是行者。天及世人终不能当。于时无忧前白佛言。又唯世尊。若斯正士以如是法而得最觉。于其本无不有惑者。又如是像诸正士等当共拥护。所以护者。令诸正士使其速应于此大乘。彼皆行已得转法轮。又能与识法之大明。是故世尊。以斯等教要法正护使发大乘。以护法师安救敬礼顺听禁戒。是时世尊赞叹无忧龙王子曰。善哉善哉。无忧正士。诸发大乘为法师故安救拥护。是谓护法。为诸法师营护正法护持正法。又复无忧。护正法者得十功德。何谓为十。无其自本降下贡高。又行恭敬。亦无谄行。勤思乐法。志慕习法。专意随法。行观于法。乐宣说法。乐修行法。随所志乘顺如说之。是为十行以护正法。又复无忧。有十事行护得正法。何谓为十。若族姓子及于族姓女。所闻法师遥礼其处。思乐得奉。来辄敬爱。供给所欲衣被饮食。护以诸事。往诣谦敬。顺听所说以宣同学。障其说非。常乐称叹。使誉流布。是为十事得护正法。又复无忧。有四施行得护正法。何谓为四。笔墨素施给与法师。衣被饮食床卧医药供养众所。若从法师闻所说法。以无谄心而赞善之。所闻受持广为人说。是为四施得持正法。又复无忧。有四精进得持正法。何谓为四。求法精进。勤广说法敬礼法师。若毁法人正法降之亦以精进。是四精进得持正法。时阿耨达五百太子。闻佛说是。悦怿欣喜欢乐无量。同声言。如来所说。甚善无比解诸狐疑。各以宫室及其官属。尽以上佛奉给所应。以敬顺心而重言曰。从今世尊。当勤受化永常无惓。至于如来无为之后。佛之所说是像宝法。当共敬受是经要品。求索通达劝进修行。斯则世尊。吾等至愿。又若如来无为之后。吾等圣尊在所国邑。当共同心供养舍利。护奉礼敬至于现灭也。于是贤者耆年迦葉。谓诸太子。又贤目等如仁辈言。独欲全完供养如来神身舍利。汝等是言。多断众生诸德之本。障蔽明净翳道至化。使兴是言。何则然者。又若如来本始造愿。使留舍利布如芥子。为诸众生降大悲故。何得全完而独供养耶。彼正士等。即答贤者大迦葉曰。唯然迦葉。勿以声闻所有智限而限如来深邃无极明达之慧。所以者何。若如来者有普智心一切之见。处以神足感动变化。若其兴念。能使三千大千世界天龙鬼神。各于宫殿普令完全安置舍利。使各念言。吾独供养如来舍利。其余者不。又复迦葉。若如世尊无为之后。随众生心应置舍利。又复迦葉。若如来德。至阿迦腻吒天上立置舍利。其如芥子。能普明照一天地内。是佛世尊神威变化感动力也。

  尔时贤者须菩提曰。诸族姓子。又如来者为灭度耶。曰须菩提。于起生处当有其灭。须菩提曰。诸族姓子。如来有生乎。曰如来者。如其本无无生而生。须菩提曰。如如本无无生不生。彼都无生也。答曰。是者须菩提。则佛所生如其本无而不有生。须菩提曰。佛生如是灭复云何。答曰亦复如如本无。生于无生。无为灭度亦尔本无。唯须菩提。不起而生灭度亦尔。如是其灭亦尔本无也。说是语时。无热渊池现大莲花。若如车轮薮有无量种种之色。以名众宝而用光饰。于诸花间有大莲华。色最晖明现奇异好特独踊高。贤者阿难在于无热大池之中。睹其变化所见若斯。寻启世尊。今此变化为何瑞应。兴其感动乃如此耶。如来告曰。且忍阿难。自当见之说适未久。忽从下方乃于宝英如来佛土宝饰世界。六万菩萨与濡首俱忽然踊出。迁能仁界升于无热大池之中。各现妙大莲花座上。濡首童子即就莲花高广显座。是时众会皆悉见之愕然而惊。时阿耨达及诸菩萨。释梵持世来会。诸众悉各叉手稽首敬礼。濡首童子退住虚空。共持珠宝交露之盖。时濡首与诸菩萨俱并莲花座。亦踊虚空去地乃远。于上而雨未曾所见最妙莲花供养如来。从诸花中有声出曰。宝英如来问讯世尊起居无量体祚康强神力安和乎。声复言曰。濡首童子与诸菩萨六万人俱往诣忍土。至于无热龙王渊池观彼感变。又志乐听龙王所问庄饰道品入法要说。为世尊广劝法言。便有欢悦。于是濡首及诸菩萨。从虚空下悉诣正觉稽首如来。欣心肃敬住世尊前。尔时天师。告濡首曰。童子来乎。为何志故与诸菩萨俱至此耶。濡首白佛。吾等世尊。在彼宝英如来佛土宝饰世界。承闻至真能仁如来。垂慈十方演说斯要。闻是法故。寻从彼土升游诣此奉礼天师。缘闻如来所讲法也。迦葉白佛。近如世尊宝英佛土宝饰世界。而诸大志忽至此耶。濡首答曰。唯如迦葉坐一定时。极其神足飞行之力。尽其寿命于中灭度。而由不能达到彼土。其国境界弘远乃尔。佛告迦葉。其土去此。过于六十恒沙佛刹乃至宝英如来佛土。曰其来久如而到此乎。答曰久如。耆年漏尽意得解也。大迦葉曰。甚未曾有。唯然濡首。是诸正上神足若斯。濡首又曰。耆年漏尽意解久如耶。答曰。如其转意之顷。又曰。耆年意以解乎。答曰以解。濡首复曰。其谁缚心而有解乎。答曰。濡首。以心结解非脱有解致慧见也。曰唯迦葉。其无缚心以何解乎。迦葉答曰。知心无缚斯则为解。曰唯迦葉。以何等心云何知心。过去知耶。当来现在乎。去者灭尽当来未至现在无住。以何等心而知其心。曰心已灭者。是濡首即无身心之计数也。曰贤者心知其灭耶。曰心灭者不可得知。曰其得致都灭心者。彼永无有身识之得。曰大辩哉。濡首童子。吾等微劣。岂能应答上辩之辞。濡首又曰。云何迦葉。响宁有辞耶。曰无。童子因缘起耳。曰不云乎。唯大迦葉。一切音声若响耶。曰尔。濡首又曰。响辩可致不乎。曰不可致。又曰。如是唯大迦葉。菩萨协怀权辩之才不可思议。亦无其断。若耆年问从劫至劫。菩萨机辩难可究尽。尔时迦葉而白佛言。唯愿世尊加劝濡首。为此大众弘讲法说。令诸会众长夜致安。普使一切得明法要。于是众中有大菩萨。其名智积。问濡首曰。何故童子。长老迦葉年耆极旧。所言怯弱微劣乃尔为。以何故名之耆年。濡首答曰。是声闻耳故不果辩。智积复曰。斯不知发大乘志耶。曰永不矣。唯以声闻乘之脱也。曰又濡首。何故名为声闻之乘。濡首答曰。是族姓子。世尊能仁随诸众生。兴三乘教敷以说法。有声闻乘缘一觉乘及大乘行。所以然者。由此众生意多怀贪。志劣弱故说三行耳。智积又曰。云何濡首。如空想愿都无其限。何故限之有三乘乎。曰族姓子。是诸如来执权之行。空无想愿不有其限。为诸着限而诸有限。终不限于无限行也。曰又濡首。吾等可退使永莫与劣志众生得有会也。濡首答曰。诸族姓子且忍。当从无热龙王闻其智辩及无量法。耆年迦葉谓智积曰。云何正土。如彼宝英如来佛土。云何说法。智积答曰。唯一法味。从其一法演出无量法义之音。但论菩萨不退转法诸佛奥藏要行之论。从已取脱不由众杂。依于普智永无余脱。恒讲菩萨清纯之谈。其土都无怯弱之行也。

  时阿耨达问濡首曰。仁尊濡首来。奉如来。为何等像观于如来。以色观耶。痛想行识观如来乎。答曰不也。以约言之色苦观耶。痛想行识苦观之乎。灭色痛想行识观耶。为以空无想愿行观如来乎。答曰不也。又问。云何去来现在相好肉眼天眼慧眼观如来乎。答曰不也。云何濡首。以何等相观如来耶。答曰龙王。观于如来当如如来。又曰软首。如来云何乎。曰如来者无等之等。等不可见。用无双故故妙矣。龙王。如来极尊无偶无双。无比无喻。无俦无等。无匹无伦。亦无色相。为其无像。无形无影。无名无字。无说无受也。如是龙王。如来若此。当作是观观于如来。亦不肉眼天眼慧眼而观如来。所以者何。其肉眼者以见明故。如如来者无冥无明故。不可以肉眼而观。又天眼者有作之相。若如来者等过无住故。不可以天眼而观。又其慧眼知本无相。又如来者众都永无故。不可以慧眼而观。云何软首。观其如来得为清净。曰若龙王。其知眼识心不有起。又知色识心无起灭。其作是观观于如来。为应清净。尔时其从宝英如来宝饰佛土菩萨来者得未曾有。而皆叹曰。甚快妙哉。斯诸众生善值如来。逮闻如是龙王所问决狐疑品。闻已悦信不恐不怖又无惊怪。加复受持讽诵宣布。如是正士应在慧署。吾等世尊不空至此。值闻是要无极像法。又若世尊。斯法所至聚落国邑。当知其处如来常在终不灭度。正法无毁道化兴隆。何则然者。以此法品能降魔场伏诸外道也。时阿耨达谓软首曰。善修行者软首童子。斯之菩萨逮闻是法得佛不难。进己劝人勤道无惓也。

  何谓菩萨应修善行。软首答曰。若是龙王。如贪行空施行亦空。等解于此是谓善行。以约言之。不戒与戒怀恚及忍。懈退精进乱意一心。如其愚空智慧亦空。于是等行斯谓善行。又复龙王。如其淫欲恚怒愚痴为之空者。无其淫欲恚痴亦空。如参行空无杂亦空。于其等行是谓善行。又复龙王。如其八万四千行空。贤圣正脱亦悉为空。于斯等行是谓善行又复龙王。若有明贤修菩萨行。无行无不行。亦不见行。不有惑行。亦无念行。又不知行。于是等行是谓善行。无热龙王谓软首曰。云何童子。菩萨行于无所行乎。答曰龙王。若初发意行菩萨道。至得佛坐所行功德。悉由初行不生之行。无受处行。无获舍行。无樔之行。又无著行。亦无谛行。无有限行。亦无惑行。又无淫行。无所作行。亦无特行。无审之行。亦无底行。是谓菩萨无行之行。若菩萨以不生之行。无行不行。得三十七品无所造作。以慧而脱永脱于脱。不过二际明了本际而不取证。菩萨作是。此谓菩萨得不起忍。如斯之行此谓善行。说是语时。三万四千天龙鬼神菩萨行者。逮无从生法乐之忍。

  时阿耨达谓软首曰。不起法忍当云何得乎。软首答曰。忍不生色痛想行识。是谓菩萨得不起忍。又复龙王。菩萨所得不起法忍。等见众生以致是忍。等彼众生如其所生。等见众生亦无有生。等见众生以如自然。等见一切若如其相。亦不与等而见其等。是谓菩萨等见忍空。云何为空。眼以色识。耳之声识。鼻而香识。口之味识。身所更识。心受法识。如诸情空其忍亦空。过忍亦空。现忍亦空。如其忍空众生亦空。何用为空。以欲为空。恚怒痴空。如众生空。颠倒亦空。欲垢起灭亦悉为空。作是智行。斯谓菩萨行。应不起法忍之者。其等众生已应向脱。何则如是。又彼菩萨而作是念。如其以空。至于我垢及诸众生。空无所有。御欲如此是欲已脱。于本自无一切众生。如此之忍于欲自在。以脱是欲根寂无处。其永不灭无脱不脱。亦无有得至脱者也。若斯永脱则彼是故住处自然。又此龙王。若有菩萨行应忍者。拔度一切不有其劳。所以者何。见诸众生本都无缚于本自脱彼作此念。是诸众生悉着一欲。行者不着而脱本法。一切众生着其不谛妄想之念。菩萨了此终始无著已脱法本。又复龙王。得不起法忍菩萨者。虽未得达佛要行处。然是菩萨不住凡夫学无学处。普入诸处。习度无惓。不于欲处。有其淫行恚处。不怒痴处不愚。不于处所。以无欲住离众欲际。御持诸姓导化众生。自无欲垢贪着秽行。彼于魔界及与佛界。并自然相而无疑惑。亦不念其法性之处。普现于彼众生之界。了知识处法非法处。晓入行处以慧而观。于行之处及生死处。亦不生死入随生死。所在诸处为造德本。守静不疲解知生死。如无生死不以贤圣修应而脱。时阿耨达谓软首曰。如仁软首而作是言。菩萨不以修应向脱。其晓是学斯则菩萨修应向脱。何谓菩萨修应向脱。软首答曰得不退转。是谓菩萨修应向脱。又复龙王。菩萨晓知有念未脱。为诸随念众生等故。建立精进化转无念。言有吾我亦为未脱。又复龙王。其菩萨者已无吾我。向诸缚着众生类故。为起大悲而以度之。彼见生死都无生死。生诸所生以其无生。众生无生而皆等见。为诸倚着众生之故现生受身。永无其生亦不有终。是慧菩萨应修向脱。执权而还还住生死。现在所生受身之处。济化愚冥导以智慧。得免罪苦。菩萨以空故应寂向脱。以权而还反于生死。为诸众生兴发大悲。菩萨无相修应向脱。弘权而还还游生死。向诸随念众生之故为起大悲。菩萨无愿修应向脱。执权而还还住生死。为诸随愿众生之类。向发大悲化行无愿脱乎。龙王。菩萨解入无所有法。不舍众生入于无我及人命寿不忘道场。晓入无量果致大人三十二相。终寂静寞无寂不寂。亦无其乱等过诸行。无心意识不违本愿。升普智心等离众念。权晓众生种种意行得贤圣者及非贤圣。勤以精进立正圣法。无淫泆行建志不舍。寂与不寂等皆济度无念不念。其不整者佛土庄饰严整立之。过俗向脱脱不离俗。如是龙王。以执智权有贤圣定。是为菩萨修应向脱。

  譬如龙王声闻之行修应向脱名曰往还。以成其道不能前进发于无上建立大悲而化众生。如其菩萨亦应修脱无复动摇。成不退转往还乎。龙王。修应向脱无疑会当得至道果。又如菩萨修应向脱。都不忘于声闻之果受菩萨道。以是声闻修应向脱为有其限。如菩萨者永无其限。譬如龙王有二匹夫在峻山顶而欲自投。其一人者力赑勇悍。权策通捷宿习机宜。晓了诸变无事不贯。从其峻山而已自投。忽尔复还住彼山顶。由其勇势爽健猛达。身升最力轻骉翻疾。强惈所致而使无堕亦不所住。如其一人志怯意弱亦无权谋。于其山上不能自投。如是龙王。其菩萨者于空无相愿。观睹诸法无所作念。如是观讫。又复能以权慧之力。为众生故住普智心。其峻山者谓是无数。其慧博达显大力者。譬执权慧行菩萨也。其修权慧菩萨行者。不处生死不住无为。是谓菩萨披普智铠。如入死生抽拔众生。令发菩萨大乘之行。其劣弱者住彼山上不能返还。譬之声闻不入生死无益众生。若是龙王。其有菩萨闻是脱慧要行品者。斯辈世尊。皆得坚固于无上正真道意。疾近佛坐济度三界。说是法时。会中菩萨七千人得不退转。

  时阿耨达龙王太子。其名感动。前白佛言。今吾世尊。以无贪心自归三尊。愿使是经久住于世。护正法故。唯世尊。志发无上正真道意。愿造斯行乐兴达之。得了心本。明晓道本及诸法本。自致成佛最正之觉。当广宣道化润众生。又唯世尊。其诸菩萨闻此清净大道法品。而不信乐不奉行者。当知斯辈菩萨之类。为魔所魔。亦不得疾近普智心行。所以者何。从斯世尊法品要义出生菩萨。自致成佛伏魔外道。去来现在诸佛正觉皆由是法。尔时贤者须菩提。谓太子感动。如仁贤者了解心本。明尽道本及诸法本。若得成其觉诸法者。此何心本而得了耶。曰其本者。唯须菩提。是之本者以心本也。须菩提曰。心为何本。曰本乎淫怒痴也。曰淫怒痴为何本耶。曰以念无念为本也。须菩提曰。云何贤者淫怒痴本。为从其无念兴起生耶。曰须菩提。淫怒痴本不念无念亦不生也。又其本者不起为本。又须菩提。所可言者此何心本。为心本者其本清净。斯谓心本。如本清净彼无淫欲恚怒痴垢。曰族姓子。欲生起生彼从何生。而常生生如无断耶。曰须菩提。其欲当生而已生生。于心本者不有着生。唯须菩提。若彼心本有其著者。则终无致至清净者。是故心本都无著也。由是知欲亦为清净。须菩提曰。云何族姓子。了知欲耶。曰以因缘之起生也。其无因缘为不有生。唯须菩提。修净念者了欲无也。须菩提曰。又云何乎族姓子。菩萨为应修净念耶。曰须菩提。菩萨于行而修诸行。是谓菩萨修净行者也。唯须菩提。其有菩萨都为众生。被大德铠化至泥洹。等见众生本如泥洹。是则菩萨修净念行。唯须菩提。其菩萨者。为诸声闻及缘一觉。随应说法不随是化。斯谓菩萨修净念行。唯须菩提。又彼菩萨。自寂其欲静众生欲。是谓菩萨为修净行。又须菩提。其菩萨者。在于净念而见不修。又于不净而见修净。是谓菩萨修净行者。尔时须菩提谓王太子。感动曰。又云何乎族姓之子。菩萨于净而见不修。于其不修见净修念。曰须菩提。修净念者。谓修眼色耳声鼻香舌味身更心所受法见。悉不修法性无二谓修。三界不着是菩萨住。住以善权斯曰修念。菩萨作此行。须菩提。则谓修净念行者也。于是世尊叹太子曰。善哉善哉。如若正士感动所言。修净如斯。是为菩萨应修净行。今若所说皆佛威神。其有菩萨修行如此。是乃应兴大乘之行。当知斯辈坚固普智。于是太子感动白佛。云何世尊。菩萨得以无欲之心应自归佛。曰族姓子。若有菩萨了知诸法无我人寿无色无想亦无法相。不于法性而见如来。如是菩萨为应无欲自归命佛。如如来法彼则法性。如其法性为普所至。有得致是法性之法。则知诸法。斯谓菩萨以无欲心应自归法。其法性者。彼为无数习。无数者即是声闻。又如菩萨等见无数。于其无数而不有数。亦不二者。斯谓菩萨以无欲心应自归依。说是语时。太子感动得柔顺忍。来会色欲诸天龙人闻此法品等二万众。皆发无上正真道意。

  尔时龙王阿耨达与宫夫人太子眷属俱而围绕。自归三尊。都以宫室并池所有。供奉世尊及比丘僧。以为精舍。又复言曰。吾今世尊兴发是愿。从斯大池出流四河充于四海。从其世尊四河之流。若龙鬼人飞鸟走兽。二足四足有含命类。饮此流者愿其一切皆发无上正真道意。宿不发者。饮此水已使成其行速在佛座。降却魔众伏诸外道。时世尊笑。诸佛笑法口出五色。奋耀奕奕光焰无数。震照十方无量佛世。明踰日月。须弥珠宝诸天魔宫及释梵殿。一切天光尽翳无明。是时无数亿千天众。莫不怀悦发愿圣觉。光彻阿鼻诸大地狱。有被明者寻免众苦。皆志无上正真道意。还绕世尊乃无数匝忽从顶入。尔时贤者名曰披耆(晋言辩辞也)。见其光明辄从坐起。整着衣服偏袒右臂。向佛跪膝恭捡。又言叹颂世尊。而以偈曰。

  其色无量见者悦  人雄至最独世尊
  灭除众冥与大明  执持威神说笑意
  百福所咏德七满  得智光明演慧行
  为法上讲惟法王  世尊今笑何瑞应
  具见诚谛常乐信  根定寂静众权敬
  化度一切以寂然  德过无极说笑故
  梵声清彻甚软和  鸾音商雅踰诸乐
  众音备足无缺减  解散笑故宣布示
  智脱之明应慧度  行常清净乐淡然
  权晓众行普智具  贤圣导王说笑义
  智辩通达慧无极  现力无量神足备
  十力已具普感动  天师现笑用何故
  身光无数照杳冥  大千众明不能蔽
  踰越日月及珠火  威圣之光无等伦
  功德满足若如海  顺化菩萨以智明
  怀慧无限散众疑  兴发何故而有笑
  尊度三界无有极  权道众生除诸秽
  能净欲垢化无余  天颜含笑为谁兴
  如来所由普感动  震动天龙诸鬼神
  稽首受礼于法王  蒙说笑意决众疑

  是时佛告耆年辩辞贤者。汝见阿耨达不。供如来故造此严饰。曰然世尊已而见之。曰是龙王。以于九十六亿诸佛。施种德本今受封拜。如吾前世为定光佛世尊所决。汝当来世得致为佛。号名能仁如来无著平等正觉通行备足为最众祐无上法御天人之师号佛世尊。是时龙王为长者子。其号名曰比守陀来(来丹本未晋言净意)。闻吾受决寻转兴愿。使吾来世得其拜署。若斯梵志。为是定光佛所决也。尔时净意长者子者。阿耨达是。又斯龙王当于贤劫中。在此池中庄饰种种。鲜交众宝若天宫室。当悉进奉贤劫千佛。斯诸如来尽知王意。率皆说此清净法品。悉坐是处等亦如今。又及如前拘楼秦佛文尼迦葉。同共坐此师子之座。及其最后楼至如来。亦当转此法品要义。无热龙王。当供养贤劫千佛从闻是法。诸佛众会悉同如今。是阿耨达后无数世。奉诸如来事众正觉。修梵净行常护正法劝进菩萨。然后七百无数劫已。当得作佛号阿耨达如来无著平等。正觉通行备足无上法御天人之师为佛世尊。如是贤者。无热如来得为佛时。其土人民都无贪淫恚怒愚痴。永无相侵不相论短。何则然者。以彼众生志行备故。如是贤者。阿耨达佛至真如来。乃当应寿八十亿载。弟子之众亦八十亿。如其始会之为清净。从始至终无异缺减。如此之比数百千会。当有通辩受决菩萨。四千亿人都悉集会。又诸发意菩萨行者不可计数。无热如来当为佛时。其土清净绀琉璃为地。天金分错饰用诸宝。以众明珠造作楼阁及经行地。彼土众生若兴食想。应辄百味悉得五通。其国处所人民居止。但以珍琦被服饮食娱乐自由。悉如第四兜术天上。彼不二念。又无贪欲淫行之心。而诸众生法乐自娱。其土人民都无欲垢。若彼如来敷雨法说不有劳想。神变无数以演洪化。宣示经法永无其难。方适说法众生辄度。何则然者。以彼一切志纯熟故。又其如来自于三千大千世界。唯一法化无外异道。又若如来欲会众时。辄放身光尽明其界。彼土人民寻皆有念。世尊觉来将演法化故扬光耳。各承佛圣神足飞来诣佛听法。又彼如来终无不定。乘大圣神忽升空中去地七丈。就其自然师子之座。广为众会进讲法说普土见之。譬如睹其日月宫殿明盛满时。众生种德故生彼土。其国人民观于世尊师子之座。悬在虚空而无所著。寻解诸法亦空无著。当尔之时悉得法忍。其如来者但说金刚定入之门。不有声闻缘觉杂言。所以唯演金刚定者。譬如金刚所可着处靡不降彻。而彼如来所可说法。亦如金刚。钻碎吟疑住着诸见。如是贤者阿耨达佛若现灭度。而其世界有尊菩萨。名曰持愿。当授其决然后现灭。其佛方灭。持愿菩萨即得无上最正之觉。寻补佛处。号曰等世如来无著平等正觉。其土所有神通菩萨。及上弟子众会多少如阿耨达。时阿耨达王之太子。名曰当(丹常)信。敬心悦欣。以宝明珠交露饰盖进奉如来。叉手白佛。谁当于时得为持愿菩萨者耶。是时世尊。知王太子当信意向。告阿难曰。其时持愿菩萨大士当补佛处者。今龙王子当(丹常)信是也。时阿耨达如来方灭。持愿菩萨寻升佛座。又其等世如来无著平等正觉方适得佛。亦便转此法品正要。当佛说是封拜品时。四万菩萨得无从生忍。十方世界来会菩萨。释梵持世天龙鬼神。闻佛说此封拜法已。悉皆喜悦欢心踊跃信乐遂生。五体稽首各还宫殿。阿耨达王与诸太子眷属围绕。敕伊罗蛮龙象王曰。为如来故造作交露琦珍宝车。使其广博殊妙无极。当以奉送至真正觉。寻应受教。辄为如来化作七宝珠交露车。令极高大广博严饰。世尊菩萨及诸弟子。悉就车坐。无热龙王太子眷属。心怀恭恪手共挽车。从其宫中出于大池。如来神旨忽升鹫山。

  于是世尊到鹫山已。即告慈氏软首童子并众菩萨曰。诸族姓子。以阿耨达所问道品宜重宣广。使诸未闻而得闻之。慈氏软首而俱白佛。唯愿如来垂慈当说。于时世尊。寻辄扬光光色无数。天地震动至于六反。光明铄铄乃曜十方。十方佛土诸尊菩萨神通备者。寻明飞来到皆稽首各便就坐。王阿阇世夫人婇女太子眷属。举国臣民长者居士梵志学者。见是光明。又闻如来从无热还。各舍其事悉诣鹫山。到世尊前肃然加敬叉手为礼。问讯如来景福无量乎。即退还坐观佛无厌。如来身光明。悉普至无极世界。诸大地狱众窈冥处靡不降彻。诸在地狱无不被明。又其光明而出声曰。能仁如来于无热池。弘说清净道品要法。今还鹫山而重演化。又其音声彻诸地狱。十方地狱众生之类。所受苦痛应时得免。悉遥见佛及诸众会。皆自悲嗟。呜呼世尊。吾等受此苦痛无数地狱之酸六火围绕烧炙苦毒。锋疮万端镬汤之难。诸变种种更斯众痛日月弥远。善哉世人。值奉如来禀佛道化得离三苦。吾等宿世虽遇诸佛。不受法化使被众痛。蒙赖如来所说法品。令诸殃罪而辄微轻。当尔之时。十方地狱一切众生。得万有亿千悉发无上正真道意。遥承佛圣。皆同声曰。一切苦痛本为清净。其了本者则无颠倒。吾等但坐不了之故。更诸地狱众苦无数。愿使一切速解正真。

  尔时佛告慈氏菩萨软首童子及阿难曰。诸族姓等。当勤受此是经要说。持讽诵读以宣流布。广为学者演说斯法。使诸四辈加心专习。是慧要行积辩句义。若族姓子及族姓女。发心怡悦向乐是经。当为斯辈解此奥藏深邃诸义。道之无府众经所归。诸佛积要微妙无量。若所授者当令字句了了分明使无增减。又诸族姓若贤男女。在于过去恒沙诸佛。所作功德施行种种。受持诸佛所可说法。一一专习勤心奉行。若复施戒忍进定智。行是六度亿百千劫。奉是诸佛并众弟子。衣被饭食床卧医药。香华伎乐进诸所欲。又造精舍经行之地。奉敬如是不可称计。至诸世尊般泥洹已。为诸如来起七宝塔。一一供养诸如来塔。香华伎乐缯彩幡盖进然香灯。又悬夜光明月诸宝。供养如是极多无数。斯所行德集会计之。都不如是族姓男女逮得一闻此阿耨达龙王所问决诸狐疑法品义也。所以者何。以斯法藏出生诸佛菩萨要行慧之最故。何况奉持执卷诵读。以无疑心体解深妙。复以所闻宣示流布。斯诸功德不可测量也。

  是时慈氏软首童子贤者阿难。俱白佛言。甚未曾有。唯然世尊。又若如来慈降一切兴有大悲。乃为十方去来现在菩萨行者天龙鬼神诸众生故。弘说是法无极清净道品之义。又复世尊。若族姓子及族姓女。闻阿耨达龙王所问决狐疑经。不即受持乐习诵读。又不广博布示等学。亦不兴心劝助之者。当知是辈族姓男女。以为众魔及魔官属。并邪外道之所得便。常在罗网结疑中也。时佛叹曰。快哉所言。诱进一切使习斯法。令行应之。如来又曰。当以是经数为四辈宣广说之。尔时慈氏软首菩萨贤者阿难。皆白佛言。唯愿世尊。辄当受持布演是法。又复世尊。此经名何。当云何奉。世尊告曰。斯乎族姓。名阿耨达龙王所问决诸狐疑清净法品。亦名弘道广显定意。当勤受持斯经之要。又族姓等。是道品者珍护诸法经之渊海也。慈氏菩萨软首童子。及诸来会神通菩萨。释梵持世天龙鬼神。同声白佛。甚善如来快说是法。吾等世尊。在所聚落国界县邑有行是法。当共躬身营护斯辈。其闻此者令无邪便。吾等亦当受持是经。使普流布而常无断。佛叹慈氏软首童子并众菩萨曰。善哉诸族姓子。卿等所言劝乐将来诸学菩萨快甚乃尔。佛说此已。十方来会神通菩萨。七万二千悉逮显定。五万四千天龙鬼人。皆发无上正真道意。五千天人得生法眼。阿耨达龙王。慈氏菩萨。软首童子。一切菩萨。贤者阿难。来会四辈及诸天龙。种种鬼神人与非人。闻佛说是莫不欢喜。稽首佛足各便而退。

  • 上一部:乾隆大藏经·大乘单译经·菩萨投身饲饿虎起塔因缘经一卷
  • 下一部:乾隆大藏经·大乘单译经·佛说明度五十校计经二卷
  • 乾隆大藏经·大乘单译经·三昧弘道广显定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