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论·第1278部
部执异论一卷
天友菩萨造陈三藏真谛译
· 经名 · 卷数 · 跋序
· 品名 · 品数 · 译作者

  佛灭百年后  弟子部执异
  损如来正教  及众生利益
  于不了义经  如言执故失
  起众生厌怖  今依理教说
  天友大菩萨  观苦发弘誓
  胜智定悲心  思择如此义
  我见诸众生  随种种见流
  故说真实义  如佛言所显
  若知佛正教  圣谛为根本
  故应取真实义  犹如沙中金

  如是所闻。佛世尊灭后。满一百年。譬如朗日隐頞悉多山。过百年后更十六年。有一大国名波吒梨弗多罗。王名阿输柯。王阎浮提。有大白盖覆一天下。如是时中大众破散。破散大众凡有四种。一大国众。二外边众。三多闻众四大德众。此四大众。共说外道所立五种因缘。五因缘者。如彼偈说。

  余人染污衣  无明疑他度
  圣道言所显  是诸佛正教

  思择此五处。分成两部。一大众部。二上座弟子部。至第二百年中。从大众部。又出三部。一一说部。二出世说部。三灰山住部。于此第二百年中。从大众部又出一部。名得多闻部。于此第二百年中。从大众部又出一部。名分别说部。此第二百年满。有一外道。名曰大天。于大众部中出家。独处山间。宣说大众部。五种执异。自分成两部。一支提山部。二北山部。如是大众部四破五破。合成七部。一大众部。二一说部。三出世说部。四灰山住部。五得多闻部。六分别说部。七支提山部。北山部。上座弟子部。住世若千年。至第三百年中。有小因缘分成两部。一说一切有部。亦名说因部。二雪山住部。亦名上座弟子部。于此第三百年中。从说一切有部。又出一部。名可住子弟子部。于此第三百年中。从可住子弟子部。又出四部。一法上部。二贤乘部。三正量弟子部。四密林住部。于此第三百年中。从说一切有部。又出一部。名正地部。于此第三百年中。从正地部。又出一部。名法护部。此部自说勿伽罗是我大师。于此第三百年中。从说一切有部。又出一部。名善岁部。亦名饮光弟子部。至第四百年中。从说一切有部。又出一部。名说度部。亦名说经部。如是上座弟子部。合分成十一部。一说一切有部。二雪山住部。三可住子弟子部。四法上部。五贤乘部。六正量弟子部。七密林住部。八正地部。九法护部。十善岁部。十一说度部此诸部是执义本。执义有异。我今当说是执义本者。大众部。一说部。出世说部。灰山住部。此四部是执义本。此诸部说。一切佛世尊出世。无有如来一法而是有漏。如来所出语皆为转法轮。如来一音能说一切法。如来语无不如义。如来色身无边。如来威德势力无减。如来寿量无边。如来教化众生。令生乐信无厌足心。如来常无睡眠。如来答问无思惟。如来所出语。皆令众生生爱乐心。如来心恒在观寂静不动。如来一心能通一切境界。如来一刹那相应般若。能解一切法。如来尽智无生智。恒平等随心而行。乃至无余涅槃。一切菩萨入胎中。无有柯罗逻。頞浮陀。卑尸。伽诃那舍佉。波罗舍伽。鸡舍卢摩那佉等。菩萨欲入胎时。皆作白象相貌。菩萨出胎。皆从母右胁而生。一切菩萨无贪欲想。无嗔恚想。无逼恼他想。若菩萨有愿欲生恶道。以愿力故即得往生。菩萨为教化成就众生故入恶道。不为烦恼业系缚故受此生。一心正对观四圣谛。一智通四圣谛。及四圣谛相。五识中有染净色。无色界亦有六识聚。五根即是肉团。眼不见色。乃至身不觉触。若心在定。亦得有语折伏心恒有。相坏心恒有。是故凡夫有上下。已成就法无处所。须氀多阿半(方晏反)那。心及心法。知有自性。有阿罗汉多他以不净染污其衣。阿罗汉多有无知。有疑惑有他度。圣道亦为言所显。说苦亦是道。说苦亦是因。般若相应灭苦。苦受亦是食。第八亦久住。乃至性法退。须氀多阿半那退法。阿罗汉多不退法。世间无正见。世间无信根。无无记法。若人入正定。一切结灭。须氀多阿半那。能作一切恶。唯不作五逆。一切诸经无不了义。无为法有九种。一思择灭。二非思择灭。三虚空。四空处。五识处。六无所有处。七非想非非想处。八十二因缘生分。九八圣道分。心者自性清净客尘所污。一随眠烦恼。二倒起烦恼。随眠烦恼。非心非心法无所缘。随眠烦恼异。倒起烦恼异。随眠烦恼与心相离倒起烦恼与心相应。过去未来。是无现在。是有法入。非所知非所识。中阴是无。须氀多阿半那得定。此四部是执义本。执义异者。大众部执义异余三部。四圣谛悉真实。有如如对可赞行有苦。是自所作有苦。是他所作有苦。是两所作有苦。非两所作有苦。依因缘生。有不依因缘生。一时中有多心和合道与烦恼并起。业与果并起。种子即是芽。六根四大转异。心心法不转异。心遍满身心增长。应知有如是诸义。诸部信乐不同。各有所执。是名执义异。多闻部是执义本。如来五鸣应说。出世五鸣者。谓无常苦空无我寂静涅槃。此五鸣是正出世道。如来余鸣是世间道。有阿罗汉多他以不净染污其衣。阿罗汉多有无知。有疑惑。有他度。圣道亦为言所显。余所执与说一切有部所执相似。分别说部。是执义本。苦非是阴。一切入不成就。一切有为法相待假故立名苦。无人功力。无非时节死。一切所得先业造。增长因果能生业。一切诸苦从业生。圣道由福德得。圣道非修得。余所执与大众部所执相似。支提山部。北山部。此二部是执义本。菩萨不脱恶道。薮斗陂中恭敬事得执少。有阿罗汉多他以不净染污其衣。阿罗汉多有无知。有疑惑。有他度。圣道亦为言所显。余所执与大众部所执相似。说一切有部是执义本。一切有如有。如是两法摄一切过去现在未来。是有一依正说。二依二法。三依有境界。四依有果。法入有三。所识所知所通。生老住无常。是行与心不相应。行阴所摄有为种类三。无为种类三。有为相三。无为相三。四谛中三谛有为。一谛无为。四谛次第观。若人欲入正定。必缘空解脱门无愿解脱门。得入正定。若观欲界相应诸行。得入正定若人已入正定。在十五心中。名须氀多阿半那向。若至第十六心。名须氀多阿半那。世第一法一刹那心。三方便有退义。世第一法无退义。须氀多阿半那无退义。阿罗汉多有退义。一切阿罗汉。多不尽得无生智。凡夫亦能舍欲及嗔。外道得五通。天亦有夫岚摩。于七定有觉分。余定则无。一切诸定无不是四念处所摄。若不依定得入正定。亦得阿罗汉多依色界无色界心。得阿罗汉多不得入正定。欲界中得入正定。亦得阿罗汉多郁多罗鸠娄。无离欲人。圣人不生彼处。圣人亦不生无想天。不必定次第。得圣道四果。若人已入正定。依世道得至婆凡里陀如寐(弥履反)阿那伽寐(弥履反)四念处。可说一切法随眠烦恼是心法。不与心相应。一切随眠烦恼。可立倒起名。一切倒起烦恼可立倒起名。不可立随眠名。十二缘生是有为。十二缘生分亦有。随阿罗汉多行。阿罗汉多。亦有福德增长。欲色界中有中阴。五识现起。时得生欲。不得离欲五识执别。相无分别。有心及助心法心及助心法定有境界。自性与自性不相应。心与心不相应。世间有正见。世间有信根。有无记法。阿罗汉多无有学法。一切阿罗汉多皆得定。一切阿罗汉多不皆证定。阿罗汉多有宿业犹得报。一切凡夫亦有在善心死。若人正在定必定不死。如来与弟子。惑灭无异。如来慈悲不取众生作境界。若人执众生相解脱意。不得成就一切菩萨定。是凡夫具九结。若菩萨已入正定者。未度凡夫地。是所取相续。假名众生。一切行刹尼柯无有法。从此世至后世。依世假名。说弗伽罗度人。正法时行聚灭无余。诸阴无变异。有出世定。有诸觉是无漏。有善是有因。若人正在定则无语。八分圣道是名法轮。世尊一切语。不皆是转法轮。一音不具说一切法。一切语不皆如义。一切经不尽是了义。有经不了义。说一切有部。是执此义本。更有执异则无穷。雪山部是执义本。菩萨是凡夫。无有贪受生。不为胎等所裹。外道无五通。天无夫岚摩。有阿罗汉多他以不净染污其衣。阿罗汉多有无知。有疑惑。有他度。圣道亦为言所显。余所执与说一切有部所执相似。可住子部是执义本。非即五阴是人。非异五阴是人。摄阴界入故。立人等假名。有三种假。一摄一切假。二摄一分假。三摄灭度假。一切有为法刹那刹那灭。离色无有一法从此世至后世。可说人有移。外道有五通。若人正生五识。无欲无离欲。欲界相应诸结修道所破。若人能断则得离欲。欲界见道所破则不如是。忍名相世第一法。此四位名正定。若人已入正定。在十二心中。是名须氀多阿半那向。至第十三心名须氀多阿半那。一切众生有二种失。一意失。二事失。生死有二种因最上。一烦恼。二业。二种法是解脱最上因。谓毗钵舍那奢摩他。若不依自体增上缘惭羞。正法则不属此人。烦恼根本有二种。恒随一切众生行。谓无明有爱。有七种清净处。佛智于戒等不相应。诸境以依止所了缘。能通达一切法。若以灭摄之。凡有六种色无色界无入正定。菩萨于中恒生。若已生尽智无生智。得名为佛。如来说经有三义。一显生死过失。二显解脱功德。三无所显可住子部是执此义本。从本因一偈故。此部分成四部。谓法上部。贤乘部。正量弟子部。密林住部。偈言。

  已得解脱更退堕  堕由贪着而复还
  已至安处游可爱  随乐行故至乐所

  正地部是执义本。过去未来是无现在及无为。是有四圣谛一时观。若见苦谛。即见一切谛。见已曾见诸谛随眠烦恼。非心非助心法。无有境界。随眠烦恼异。倒起烦恼异。随眠烦恼与心不相应。倒起烦恼与心相应。凡夫不舍欲界欲及嗔外。道无五通。天无夫岚摩。无中阴。阿罗汉多福德无增长。五识聚有染离。六识聚与觉观相应。有时头众生。世间无正见。世间无信根。无出世定。觉观无无漏。有因无善。须氀多阿半那有退法。阿罗汉多无退法。道分是四念处所摄。无为法有九种。一思择灭。二非思择灭。三虚空。四无我。五善如。六恶如。七无记如。八道如。九缘生如。受生是始。死堕为终。四大五根心。及助心法。皆有变异。大众中有佛。若施大众得报则大。若别施佛功德则不及。一切佛及一切声闻。同一道同一解脱。一切行刹尼柯。无有一法从此世度后世。正地部是执此义本。此部复执异义。过去未来有有中阴法入。有二种所知。及所识作意。是正业。无身口二业。觉观是相应法。大地则劫住。依薮斗陂、恭敬事无有报。一切随眠烦恼恒在。现世阴界入三法恒在。现世离法。偈言。

  五法是决定  诸苦从之生
  无明心贪爱  五见及诸业

  诸部义本皆同。为执有异故成别部。法护部是执义本。僧中有佛世尊。依薮斗陂起恭敬有胜报。恭敬大众则不及。佛道异声闻道异。外道无五通。阿罗汉多身无漏。余所执与大众部所执相似。善岁部。是执义本。法已是所灭。已是所离则无。未灭未离则有。若业果已熟则无。未熟则有。有为法不以过去法为因。以现在及未来法为因。一切诸行刹尼柯。有学法有果报。余所执与法护部所执相似。说度部是执义本。阴从前世至后世。若离圣道诸阴不灭。阴有本末。凡夫位中有圣法。有真实人。余所执与说一切有部所执相似。

  旧所出经论中亦有十八部名。但音多讹异不复如本。今谨别存天竺本名。仍以论初大众等名。次第相对翻之。翻殊难具。如义疏中释也。

  初分成两部(天竺呼部为尼柯与)一摩诃僧耆柯部。二他(托夷反)毗(步夷反)梨与部次从摩诃僧耆柯部。又出三部。一猗(意紫反)柯毗(步夷反)与婆诃利柯部。二卢俱多罗婆拖部。三高俱梨柯部。亦言高俱胝(张持反)柯部。次从摩柯僧耆柯部。又出一部。名婆吼输底(张履反)柯部。次从摩诃僧耆柯部。又出一部。名波罗若(然阇反)底(张履反)婆拖部。次有外道。名摩诃提婆。于摩诃僧耆柯部中出家。自分成两部。一支底(张履反)与世罗(良我反)部二郁多罗世罗(良我反)部。他毗与部又分成二部。一萨婆阿私底(张梨反)婆拖部。亦名醯兜婆拖部。二醯摩跋多部。亦名他毗梨与部。次从萨婆阿私底婆拖部。又出一部。名跋私弗底(张梨反)梨与部。次从跋私弗底梨与部。又出四部。一达谟多梨与部。二跋陀与尼与部。三三眉底(张梨反)与部。四山拖伽梨柯部。次从萨婆阿私底婆拖部。又与一部。名弥(三梨反)嬉(欣梨反)舍婆柯部。次从弥嬉舍婆柯部。又出一部。名达摩及多部。次从萨婆阿私底婆陀部。又出一部。名苏跋梨沙柯部。亦名柯尸悲(方梨反)与部。次从萨婆阿私底婆拖部。又出一部。名僧千兰底(张履反)婆拖部。亦名修丹阑多婆拖部。

  • 上一部:乾隆大藏经·小乘论·十八部论一卷
  • 下一部:乾隆大藏经·小乘论·异部宗轮论一卷
  • 乾隆大藏经·小乘论·部执异论